2007/04/29

Morning Writing – March 2007

三月二日:還是覺得我會遇到個很好條件的,就是不知什麼時候而已。但一個人的生活又真的不賴。

三月三日:要弄清楚的是,到底是要真正的一段感情關係,名正言順的男朋友,還是單單只是為了悶的時候有人陪,固定的一個partner。

三月六日:我只是個普通女人。也會有情緒起伏,也會嫉妬,也會憤怒。我只是個普通人。我怕下雨天在街上跑,下雨天上班。在家裡聽窗外雨聲卻當是聽音樂。人多矛盾,多自私──事不關己,便一切都好。

三月九日:有時人尋找的,可能是一種認同。那種認同,可以是非言語的,比如一同經歷。

三月十三日:一群年輕人一字排開,自海中心走向岸邊,一邊拿著梳子當牙刷在刷牙,以示他們對現實的不滿和諷刺,當然也有點突出自己不平凡,引人注意的意味。

三月十四日:走在黑暗之中,向光明走去。縱使光明光得看不清楚,總算有出口可走。

三月十五日:時間總會過,事情也總會過去。

三月十六日:都說堅強不是天生,是迫出來的。

三月十八日:發掘本來就是個有趣的過程,頓悟更是一種狂喜。那一刻,儲存在潛意識的相互作用反應,拼發出火花,那一瞬不明由來的了解,奇怪深刻而興奮。懂了,卻說不出來解釋不來,但就是懂了的喜悅。

三月十九日:有限的都留在外,無限的卻在自己中尋覓。有限的房間也正是無限的空間,然後發覺,所佔的位置還不過是那麼微不足道。關著窗簾,帶上門,連時間都可以阻隔在外。沒有時間的限制,那變成無限的生活,無限的空間。突破了無時間的恐懼,人才能真正自由。

三月二十日:我只有現在,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活在今天,只有現在,便再沒有時間心情去等待。

三月廿二日: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當一個世界被另一個入侵,人便沮喪孤獨寂寞憤怒。

三月廿三日:逃走只會帶遺憾。天命,是機會也是考驗。

三月廿四日:人要搞懂自不容易,卻往往想去弄懂別人。別人連自己都不明白,你看別人,更只能說是用猜的。感受卻騙不了人。那一刻,大家互相連繫,感受著大 家的感受,感受到自己,也感受到對方。在感情層面在精神層面的交流,比在知識層面深刻多了。愛,就是感應,感受,認同。當然大愛比較對個人的愛,又更昇 華。

三月廿五日:熱情使生命繼續燃燒,人才不會倒下去。

三月廿六日:睡眠之所以迷人,是因為當中能忘掉逃離時間,甚至把自己的世界局限在一間房裡,懶理世間紛擾。

三月廿八日:記憶並不可靠。由於腦內語言跟口語或文字並不相同,當以文字或口語表達記憶,並不全面。當中的視覺聽覺感覺並不能完全準確地以文字描述。因此 在一說出口,即一經輸出,記憶即已被扭曲。另外,由於有可能受引導,記憶亦有可被誤導。亦有時候因為資料不齊全,而在表達的時候添加細節,或避開跳過某些 細節,令口述記憶的可信性/可靠度/完整性更低。另外,對帶有情感的記憶,往往會加上當事人的主觀感覺,亦難以從口述記憶得到客觀事實。因此,記憶可說是 私有的──並不能完整與人分享,也不能完全表達,經任何渠道。另外,隨時間流逝,對記憶中事件的看法會有所改變,因此亦會在表達過程中出現與之前表達過不 完全相同的版本。美好的回憶越被美化,刪去不美的部份,傷痛的回憶也許更痛,也許會淡化,都各有不同的發展。

三月廿九日:有很多事情都很有意義,但事情本身有意義,跟對個人而言的意義可以很不同。.

2007/04/28

Morning Writing – February 2007

自二月廿五日起,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先在床上寫兩三頁,才起床。

二月廿七日:關心自己愛自己的人還不少。我真的不夠愛自己嗎?拒絕人,通常是因為看到人的缺點,雖然明知人無完美,但仍然會因為看到對方有不好而猶豫,繼 而做出拒絕的暗示。我是嫌別人不夠好。又是在重覆嗎?就如小時候,渴望得到愛,卻做出拒絕的態度行為。現在呢,我想我是怕承諾和責任。我只想單純的關心別 人。沒有私心便問心無愧,有目的便像差了一截。

二月廿八日:夢裡:「他待我還不薄,只是無可奈何的無法抽空。」要找的人從來都是面目模糊。

2007/04/27

Shopaholic

因為拜山,所以放假。跟家人拜完山,吃過午飯,再在PP轉個圈,才不過三時。家人已累得決定打道回府去也。

PP從來不是我那杯茶,只愛逛Hong Kong Records和City Super的超市,遂轉戰銅鑼灣。結果當然又滿載而歸啦!

戰利品包括一條紅色吊帶裙、一件綠色荷葉邊肩帶綉花上衣、三條短褲和一對平底民族風拖鞋。忍不住又到White Noise搜尋,再添了五隻CD,加上上次買入的,才發覺這陣子的主調很Post Rock。這次有:

Efterklang ~ Tripper(謝謝Scandiholägg的介紹)
Sigur Rós ~ ( )
Stafrœnn Hákon ~ Gummi
Benjamin Biolay ~ Négatif
!!! ~ Myth Takes

這幾個月又返回「搵幾多駛幾多」時期,一時想著應儲點錢旁身,更多時候卻覺得「今日唔知聽日事」,不如今天先對自己好一點,先盡興先快樂。說穿了還不過是受不住吃喝玩樂(還有學費啦……也不全是只顧著玩)的誘惑而已。

2007/04/25

左?右?

前幾天浸浴時,和昨晚躺在床上臨睡前,都察覺到自己的右邊鼻孔有點阻塞,才發現自己很多時會不自覺的倚重左邊鼻孔呼吸。

事緣上星期上瑜伽課時,看到自己在做某些動作時,左邊胸骨竟高出右邊胸骨達一吋之多。老師說那應該是因為平日多用左邊管道呼吸,相對右邊肺部因為較少運動和作用而較弱。自此便開始留意自己的呼吸,才有了這個實在的發現。

不止呼吸,我們不都會習慣多使用左手或右手,多用左腳或右腳支撐身體,偏重用左眼或右眼視物?這樣說來,習慣倚賴左邊或右邊鼻孔、管道和肺部呼吸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有了覺察,才能重新調節。平衡,可不是能站穩能走直那麼簡單!

2007/04/24

遇上Edgar Cayce

大概五六年前,隨手翻起幾年前買下卻從沒讀過的Linda Goodman的Star Signs。然後從Star Signs的延伸閱讀書單中,認識了Edgar Cayce。

然後是愈讀愈著迷。從Reincarnation到Dreams到Atlantis,都是極感興趣的題目。尤其是一度對人生迷惘的時候,讀了Many Mansions,才又對生命燃起希望。

兩年前搬到現居,重新整理書本上櫃,才發現了一本一直帶在身邊卻沒讀過的書──Death Does Not Part Us,副題赫然是Episodes that Confirm Edgar Cayce’s View of Afterlife。那是在中學時期,某次收看國際台播出講Afterlife的電影後,參加傳真問答遊戲所得的禮物。

原來我跟他,早在十多年前結緣!

2007/04/23

丹麥片! Yeah!

若遇上朋友看過Nightwatch、The Celebration、Reconstruction、Allegro、After the Wedding,說得出Christoffer Boe和Susanne Bier,絕對另眼相看。
畢竟同道難求。
如果還喜歡大片Big Blue和Amadeus,更即時結為知己!

對,我就是如此這般幼稚。

2007/04/19

夢中見

那一年,女生遇上男生。男生比她高一班,年長一歲。他們僅止於相識,從來不相近。

第二年,他畢業了。她再也沒見到他。

她常常會夢到他。第一年,她只會遠遠的看著他,在人群中尋找他的踪影。第二年,他們相識,碰面時會微笑的點點頭。第三年,他們見面時開始會說話。第四年,他們愈來愈親近,無所不談。然後,她再沒夢到他。

有一次,她在人來人往的車站,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是他嗎?她連忙推開人群,想走上前去看清楚。他卻也愈走愈急。最終還是失去他的踪影。是他嗎?

這些年來,她愛過別的男人,快樂過也傷心過。偶爾她還是會想起他。

某個無眠的夜裡,她在互聯網的搜尋器鍵入他的名字。原來他已經有兩個孩子。那裡還有他的電話號碼。是他的深夜。她撥通那個號碼,只想聽聽他預先錄下的留言。傳來的,卻不是他的聲音。她掛上電話,想像他現在的樣子,想起那些夢。

想起這首歌:
從前情人好嗎?現在幸福嗎?還想我嗎?
無緣成為最愛,卻又很牽掛……

好友,祝 幸福!

2007/04/18

夢 – 尋找

我跟兩三個朋友一起,到了小時候住的大廈。我們乘電梯到頂樓,沿走廊走過每個單位,像在找東西。找完一層,便走樓梯到下一層,繼續逐戶看,但都是只在門外 看,沒進去。走了兩三層,我很想走快點,可以到以前住的那個單位看看。大家都有點累,一起走進一個單位休息。我想想再往下走兩三層便是以前住的那一層,便 獨自直接走下去,邊走邊算著到底是兩層還是三層。那是十二樓,下樓梯後左邊第一個單位,1130號。我走進單位,傢俱擺設都已經完全不同了。不一會,朋友 們來找我,我們一起離去。沒找著我們要找的東西,也不知道在找什麼,但似乎不須要再找了。

場景一轉,我已回到家裡,虛脫的躺在床上睡去。偶爾張開眼,看見床尾那邊的牆角放了張大得足以完全遮掩一個坐著的成年人的吹氣梳化,上半身是黃色的比卡 超,坐墊部份卻是叮噹的藍色,脹鼓鼓的很可愛似乎坐上去會很舒服。朋友來看我(也是剛才一起走的那幾個朋友),進房看到那吹氣梳化便走過去放氣。我的身體 累得動不了也說不出話來,沒力氣也來不及叫他們別放氣,心裡想算了吧,之後再吹滿氣好了。他們離去以後我立即起來,已經精神多了。看到一部手提電話,不是 我的。我放在手上把玩著,想著一會兒該有人會來取回。

2007/04/17

Mandala 2007.04.15



流動、融合、漸進、混和。
理性和感性在溫柔的互相試探調拌。在清晰分明的豐腴之間暗藏層次,支持著發展著。
緩衝敏感而輕軟的保護包圍著隱密的自我空間。情感和意識為所欲為的嬉戲、追逐、實驗、試煉。
對界限的意識加強。以相類似的界限面對外在,既在世,亦進一步隔開外在的干擾紛爭,保住內在的圓滿。
外在充斥著的盛大憤怒,可以毀滅,也可以轉化成熾烈發放的熱情和能量。

2007/04/15

甜美生活

我理想的家是這樣的:
物質生活可以很簡單。我只要:一個大浴缸、一張大床。
精神生活比較貪心。我要:音樂、文本、電影、電腦。
這就是我的甜美生活。

2007/04/14

志趣不投.不陪也罷

今天下午在Arts Centre看電影。坐在旁邊的是一對蜜運中的年青男女。

大概在開場後三十分鐘開始,男方便不停(不停!)的抓頭搓面摸鬚挖眼抹眼鏡打呵欠甚至挖鼻,直至完場。對方沒有發出聲響,也是個人的動作習慣,可是當有這 樣的一個人坐在身旁不斷的「揖揖樣樣」,還是覺得很騷擾。以前也有聽過有女友要男友陪伴看劇場表演,男友由一開場便呼呼大睡直至完場。

女士們,不是到哪裡做什麼事都要男友陪吧?

與其人在心不在,不如放他去做他喜歡做的事。總好過無無聊聊的呆坐那幾個小時,既花時間又佔了人家的座位,尤其是全場滿座的場次,有些真正想看的卻未必買到票呢。

又,要找個志趣相投的伴侶,不容易喔!

又,如果要拖著那樣失禮的「男友」出街,還是寧願獨身好了。

2007/04/11

The Bothersome Man 超完美地獄

Andreas一心跳軌以求解脫,殊不知死後的空間竟如人間一般,只是在漫長無盡的時間裡,想再死都不可能……

有人一心尋死,有人卻怕死得要命,只因恐懼未知的死後空間。那個世界也許痛苦難熬,也許是個超完美理想國,誰能保證?

重新分配得新的居所,新的工作,認識新的朋友。遠走他方,開展新的人生,不正是很多人所夢寐以求的?

然後在過不完的時間裡日復一日的重複又重複,新奇玩意都嘗遍玩厭,生活終有一天變得乏味。有人習慣先建後拆去打發時間,也有人不斷轉換新款傢俱電腦用品, 掩飾平淡不變的生活。就連人的感情都變得麻木兒嬉,離離合合亦平淡合理,分手無痛無癢的,反正在漫長無盡的歲月裡,大家都寂寞難耐,只是找個伴消磨時間而 已,即使一個離去,自有另一人補上。

當一切垂手可得,卻又懷念起人間變幻,經歷渴望艱辛才得的美味來了。當物慾豐盛易得,而欠缺努力爭取的過程,一切尤如虛幻無物。當時間用之不盡,人頹廢得連自己要甚麼都不會想,心靈空虛得不知何去何從。

也許我們應該感恩:生命的限制,讓我們仍有機會嘗到滿足的滋味;時間有限,讓我們珍惜愛人和被愛的分秒。


The Bothersome Man(超完美地獄)~ Directed by Jens Lien ~ Written by Per Schreiner

2007/04/10

Lunacy 黐線

一齣須要耐性的電影。因為初段像是一連串毫不相干的事件堆砌在一起,直至中段Marquis講他自己的故事時,才開始清晰之前事件的關聯和意義。

Jean在旅館偶遇一身古裝的Marquis,離去時因大雨而到Marquis家裡暫住。Marquis活在他自己的世界裡,出入以馬車代步,完全懶理路上其他行走的車輛。家裡亦是古代設計,由傢俬到餐具都古典優雅。

Marquis看穿Jean被捉入瘋人院的夢魘是因為母親被迫送入瘋人院所致,先打擊Jean的信念規條,再提議他接受另類療法,到好友管理的瘋人院裡生 活,以消除恐懼,因為「未知的才令人恐懼,清楚了便不再怕」。瘋人院是Marquis和院長的理想國,在裡面實驗他們的治療理念。院內人人自由發揮做自己 想做的事,院長只在病人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才會出手干預。院內病人都無拘無束快樂的活出真正內在的自己。

信念規條的框框,有時會掩蓋真相,因為在信念規條的框框裡所詮釋出的未必是事件的實情。例如Jean看見Marquis跟男女進行如邪教的雜交儀式,直以 為Marquis强搶良家婦女並褻瀆神,後來才知道眾人都是自願,並樂在其中。Jean以為Marquis割去僕人的舌頭作懲罰,最後才知道那是真院長所 行的「治療」。以為Marquis自比為神,誰不知真院長才是高高在上的神,隨意殘虐病人。以為救出真院長後,病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治療,卻原來所謂的治 療,包括割脷挖眼斬腳等十三級酷刑。最後Jean才發覺:一直信任愛慕的護士、真院長和員工,也不過是披著正常外衣的變態而已,甚至比Marquis和其 他病人更病態。真真假假,看不清猜不透。

片中帶出對自由的深切的思考。是否Marquis完全以自己的方式活著,便是最令人期待的自由?當所謂的正常人──真院長和員工重獲自由,即以暴力對待病 人,所有病人都失去自由。有時是否必須犧牲部份人的自由去換取大部份人的自由?又到底誰能決定哪些人能享自由,哪裡人則注定被剝奪自由?

片中對真與假,理想和現實,原慾和超我,自由和規條的探討,讓人完場時沉重得走不動,只得坐著靜靜沉澱思緒感受,絕大部份觀眾都是在播完字幕亮了燈,才慢慢離去。

全片間場以生肉和內臟的設計動作象徵人的處境狀況,雖未至於血淋淋,但都有點嘔心。


Lunacy(黐線)~ Directed & Written by Jan Svankmajer ~ Story by Edgar Allan Poe, Marquis de Sade

2007/04/09

After the Wedding 婚宴背後

個人而言,很喜歡的一齣電影。沒有壞人的故事。只有無私的愛。

Jacob為孤兒院籌措經費,由印度飛回闊別多年的故鄉丹麥,捐款人竟是舊情人的丈夫。Jacob跟Helene分手二十多年後在Anna的婚禮上碰面, 晚宴時Anna致辭感謝父母,表明父親非親生,Jacob才猛然發覺Anna竟是自己的女兒! Anna自出生起便沿用Jørgen的姓,在十八歲生日才得悉跟父親Jørgen並無血緣關係,剛好在出嫁翌日,改用丈夫的姓之後,便知道親生父親未死, 並相見相認。當中的設計和鋪排很微妙。

明知Jacob是太太的舊情人,又是女兒的親生父親,Jørgen突然改變原定捐款計劃,設立鉅額基金讓Jacob和Anna管理,幫助孤兒也好,用在其 他計劃也好,但條件是Jacob必須留在丹麥生活。暗地裡,Jørgen要給Jacob的,不止基金,還有女兒Anna、太太Helene和一雙小兒子。 原來Jørgen身患絕症,自知命不久矣,刻意安排要Jacob留下照顧家人。當中Jørgen對太太對非親生女兒對兒子的愛,大得讓他願意接納另一個男 人代替他自己在家裡的位置,接收自己的一切,包括家人。然而到了把其他一切安排妥當之後,Jørgen還是不得不面對自己心底最大的恐懼,哭喊著:「我不 想死!」有了這一幕,故事變得完整立體,真實的看到除了向外面對別人,每個人最終都會向內面對自己。忙於照顧關心別人,有時也是一種藉口去逃避面對自己。

Jacob在印度致力照顧孤兒,卻從不知道自己有個女兒。後來在Jørgen的葬禮上,Jacob為Jørgen的小兒子扣好外套,暗示Jacob已代替 Jørgen成為家庭的一份子。Jacob回孤兒院探訪,問情同父子的小孤兒是否願意跟自己回丹麥一起生活,小孤兒卻堅定的要留下,因為孤兒院才是小孤兒 的家,而Jacob卻已經擁有自己的家庭了。當中由Anna問Helene是否為了讓她有父親才跟Jørgen結婚,到Anna知道親生父親仍在生,堅持 要相認,而即使跟親生父親相認以後,Anna仍然感激關心Jørgen,仍視他為父親,到Jørgen安排好Jacob代替自己在家庭的位置,一再重申對 完整家庭的重視和追求。

片中配樂很不錯,對白精警有趣,鏡頭運用亦見心思,絕對值得一看!


After the Wedding(婚宴背後)~ Directed by Susanne Bier ~ Written by Susanne Bier, Anders Thomas Jensen

2007/04/08

遊魂

遊魂,是一種漫長的儀式。

自從昨天早上吃過早餐回到家裡,便一直睡睡醒醒。有時在床上躺躺,有時在沙發上靠靠。不是睡,便是發呆,偶爾在屋內游走穿梭。有時放放音樂,卻連電視都沒 亮過。直至現在,已經三十多個小時。昨天一直在喝水,今天連水也不喝了。原來當忘掉時間,連肚子都不會餓。眷戀床上的溫暖,享受自我的閒適。無所事事也是 一種奢侈。

就這樣,把時間放大,讓現實離得越來越遠。就像在這個自由自在的空間過了好久好久。在這個空間裡,我存在。浮游在幻想的國度,輕飄飄的靜悄悄活著,不想出來。

2007/04/07

夢 – 工作.意義.方向

上星期開始想有關工作的方向。現在的工作剛做滿半年,由最初面試至今,公司都是以工作很有意義亦對個人事業發展有很好的學習機會作賣點。自從三月尾參加藝術節在Fringe Club辦的Symposium,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才對自己個人來說有意義。

結論是:現在的工作本身有意義,但對個人而言的意義卻不大。簡單來說,在社福界或學院工作,只是工作,談不上什麼大意義。又譬如能在文化界打響名堂,一定 比在現在工作環境中成功個人意義更大。搞清楚事情有意義,未必等於對自己本身有大意義,對工作的方向又似乎比較清晰──現在的工作只是為了賺取生活費而 已。

然後一天早上,做了這樣的一個夢:(前文略去)

我探完三妹病,在醫院門外見到一輛旅遊巴,由於沒有其他車,便上了車再算。車開了,聽車上的人說起才知道全車都是遊行的人,而且他們有一半人走路在前面, 另一半人坐在車上,車跟在走路的那群人後面。雖然明知自己並非跟他們的理念相同,我是不贊成也不反對他們遊行的目的,但我沒作聲,只靜靜的坐著思考自己的 事。入隧道,聽到這輛車正駛往西環,即是剛好是回家的路線。而且雖然有一半人走路在車前面帶領著遊行,交通花的時間居然沒有因此而耽誤,跟平常差不多。

一連幾天都想著這個夢。即使現在的工作對自己並非有個人意義,個人又的確是中立,不會特別厭惡。如果繼續向前走,應該也會到達想去目的地,亦不會造成障 礙。所以選擇繼續現時的工作還是合適的。畢竟有固定的收入足以支持生活,才能無後顧之憂的追求自己真的想做,卻未必能賴以為生的理想。

2007/04/05

意義

有意義的事情很多很多,對個人而言生命的意義亦各有不同。

當別人以事情本身很有意義來游說你參與,你有想過事情對自己的意義又有多大嗎?

並非所有有意義的事情都要跟自己扯上關係。

我們容易因為事情有意義而參與,然後在一輪營營役役之後,發覺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便放棄。在未弄清自己生命的意義之前,讓這個循環一再重複,反復經歷著挫敗和失望。

要平衡自己、事情、他人的鐵三角並不容易。當中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事情和他人;有為了成就事情而犧牲自己和他人;也有為了滿足他人和完成事情而忽略自 己。所謂的愛自己,不是要自私的只顧自己,反而是有關這自己、事情、他人鐵三角的平衡。只有這三角得以平衡,個人才得以心安理得的過自己理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