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6

知不知

發現模式,就能加以干預,破壞模式的慣性,令癥狀消失。若心因仍在,一個癥狀消失,不就又會有另一個癥狀出現,去呈現心因了嗎?所以還是要處理心因。但要 觸及心因,通常是很痛的傷疤,受者亦未必準備好去面對。從身心靈互動去想,當一個癥狀消失,也同時在對心因下功夫。關鍵應該在個人於治療過程中的覺察和洞 悉。

看完錄像,老師說那天debriefing時給大部份同學圍攻。我也覺得過程中有些問題有引導成份,但以治療師的敏感度,在關鍵問題上,總不能輕輕就給受者帶過。反覆求證,甚至將受者「逼埋牆角」也是必要,否則讓受者繼續自欺,等如默許他繼續逃避。

老師邊想邊說:「即是做哈……咩呢?」我問身旁的同學:「即係做咩呢?」外籍同學答:「Johari Window!」還給我解釋那四格資訊互動:公開的你知他人也知、秘密你知人不知、盲點你不知人知、未知的你不知人不知。

肉身男+肉身女=異性戀
肉身男+肉身男=同性戀
肉身女+肉身女=同性戀
肉身男靈魂男+肉身女靈魂女=異性戀
肉身男靈魂男+肉身男靈魂男=同性戀
肉身女靈魂女+肉身女靈魂女=同性戀
肉身男靈魂男+肉身男靈魂女=異性戀?
肉身女靈魂女+肉身女靈魂男=異性戀?

如果在同性戀愛中,一方是男角,另一方是女角,在角色配對上同樣是一男一女的組合,不就等如異性戀的關係嗎?不過碰巧愛上的,肉體性癥是同性,靈性上卻仍是異性嘛?反而是在關係中不分男女角,才是真正的同性戀吧?

肉身有性癥可尋,辨分男女。靈魂呢?靈魂有分男女嗎?

要是愛上了靈魂,肉身卻是同性,只能嘆句有緣無份,保持發乎情、止乎禮的親密關係,因為情形就跟愛上了已婚的一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