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6

尋找六祖的足跡 - 人物篇

師父仔──本團領隊及導遊,廿五歲(!)年紀輕輕卻已精通佛理,走過數不清的地圖上有或無的大小寺院,平日多禪修讀經少見外人,難得出山。

離奇大佬──本團發起人,貎只中年實為年近六十的老(?)頑童。廣交各界朋友,學問淵博卻不好賣弄,作品於網上流傳,亦見於雜誌及其他媒體。

餅哥餅嫂──鬼馬絕配才思敏捷的餅哥和爽朗直率的餅嫂天生一對,合拍地安排今次旅程並照顧一眾糊塗團友。兩人時而針鋒相對,時而一唱一和,時而分道揚鑣(其實是分乘兩輛計程車以便照顧大家),偶爾又會情不自禁的依偎牽手,上演一幕又一幕「估你唔到」經典爆笑場面。

美腮老師──教育界代表,邏輯型,秘技為講說話時嘴不動,現專職補習及代課,過著日日下午茶的快活時光。

E哥哥──法律界代表,理性思考型,嗜好每天背書,由唐詩至佛經至易經,亦好發問。據聞平日不拘言笑,今次行程中卻被偷拍得燦爛笑容,該批從未曝光的照片傳將被高價拍賣。

閒遊──與美腮老師於十月重逢,與離奇大佬在出發當天只不過第三次見面,與E哥哥有過數面之緣卻從沒交談,就糊里糊塗的隨團出發。平日零運動,通常晚上比 較清醒,下午遊魂,早上則仍在睡夢中,因此當知道出發當天早上七時十五分在粉嶺集合時,自覺「身痕」但要退出卻太無義氣,幸好仍硬著頭皮上路。結果徒步走 了整個上午直登丹霞山觀日亭,又創下四日拜訪九廟的紀錄,因緣際會得以跟幾位奇人異士同遊,應該是今次深度行的最大得益者。

這次老(?)中青三代,兩兔兩鼠兩馬(內有玄機?)在師傅仔的帶領下,一同追踪六祖的足跡,四天三夜的韶關廣州之旅,即將開始……

2008/12/21

海角七號

台灣製作,又是那種愛惡分明的片,要麼喜歡,要麼不喜歡,就沒有中間點。可能因為台語頗多,所以令人覺得是很台灣地道的情懷,然而那倒讓人加強了某地的一個小角落的氣氛。

全片瀰漫著既遠且近的感覺。友子從日本到台灣工作,卻會聽會講會寫中文;遍尋不覓的海角七號似在天之遙,卻原來又近在咫尺;幾十年前的舊事應當事過境遷, 卻又因為七封情書而歷歷在目。以無法投寄的包裹帶出離別的遺憾,年輕人也領悟到要抓緊相聚的時刻,不想重蹈老人家的覆轍,各自傷心留恨。除了主線以外,也 寫不同人對愛情的不同態度,幸而只是蜻蜓點水,既豐富了其他人物,又不致繁雜無章。

最難忘的一幕,是在飲宴後,老老少少醉倒海邊,大家每天相見,份不屬深交,那刻卻有緣同聚地之一隅,有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親切感,亦有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正是既熟悉且陌生。

《海角七號》~ 魏德聖 導演

2008/12/19

隱居。隱身。隱形

《反招隱詩》有云:「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野外生活簡樸,只是外在環境因素,卻不包保心能清靜定下來。心夠清靜安定,又哪管身在何方。

山野隱居,不如隱身市俗人群之中,不如神在形隱遊走奇幻人間世。

想起金基德的「春去春又來」。小和尚自幼住在與世隔絕的湖中寺,奈何六根未淨,還是要墮落塵世走一圈,才能真心向佛。

2008/12/17

夢 - 截下手掌

今早的夢裡,在公眾地方,我把玩著手上的小刀,嘗試切割著自己的手腕。

然後不知怎的,就悄悄拿起旁邊不認識的男人的手,齊腕的把他的手掌截下。沒有血,切口非常整齊。又為了不被發覺,就把手掌的切口放回他的衣袖(他穿長袖襯衣),看上去就像沒事一樣。

不一會,自己又覺不妥,就自動的告訴那男人,說要補償給他。他說那好,就給他錢。我說我沒錢,就從手袋找東找西給他。拿出一個皮套,像CD套大小,打開裡 面放了很多大小形狀種類不同的天然石頭,有點不捨,但想想總算是有點價值的東西,就整盒遞給他。那盒石頭看上去不是名貴值錢的東西,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價 值,對於他接到手上,看了一下,就收下,也沒問什麼,我覺得有點奇怪,還開始有點欣賞他──一直他的態度都是沒什麼所謂,知道我截下他的手掌也毫不驚恐, 亦沒苛索賠償,就只是笑嬉嬉的你給我嗎,那我就不客氣收下的意思。

2008/12/16

空白靜止的空間

下星期又有兩份功課要交,一份星期一,一份星期二,兩份都未開始寫,只有在腦海裡盤算著內容。

每到這種時刻,未到最後死線卻已是緊張時期,都會不自覺的呆坐,卻遲遲不動筆。

明明知道在清晨趕工時又會自責不及早開始,卻仍然徘徊在空白靜止的空間。

2008/12/15

Singing Bowl

買Singing Bowl,一定得就自買,即使是想送給朋友,也最好先請朋友聽聽聲音,喜歡才行。

很多人就知用木棒敲,其實Singing Bowl妙在用木棒沿圓周移動,造成的強大迴響。通常圓周越大的Singing Bowl,聲音越低沉,但也因原料和外壁厚薄而有所不同。最有趣是不同人會玩出不同聲音來。總括來說,手夠定,心夠靜,Singing Bowl發出的聲音才夠渾厚圓融。


2008/12/12

擁有

人們往往覺得自己需要的,比真正需要的多。
人們往往先爭取,卻未知為何爭取。
人們往往備不時之需,卻久久未需。
人們往往取盡所能得到的,因為怕蝕底。
人們往往擁有,只為擁有,然後置之不理,甚至後悔。

2008/12/09

盡力與隨緣

偶爾會在盡力與隨緣兩端游走。盡力爭取,然後得也好,不得也好,就隨緣。但當事情牽涉到別人,麻煩就出現。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晚上,因公務而不能上課,但卻不想錯過那堂課,於是就發電郵給該科的教學助理,幫忙徵求講師的同意錄影。發電郵的一刻已預備對方未必 答應,但總算自己盡過努力想過辦法。後來收到對方回電郵說願意試試看能不能幫上忙。那星期公務煩忙得喘不過氣來,連午飯都沒能好好吃,卻遇上此等好人好 事,就覺得即使最終沒能錄到,都已非常感激對方的熱心幫助。後來從對方得知已錄影那堂課,就說在課程完結前(即是兩星期內)約個時間回學校看錄影,言語間 卻隱隱覺得這次安排為對方添了麻煩,也許是學校行政上覺得不妥吧。我也明白若每位同學都有同樣要求,會加添校方的工作量,那一刻也有點後悔提出那要求。但 既然都錄影了,就跟上司厚著臉皮請了個下午假(因為還未過試用期),回校看錄像。不知怎的,錄像就是放不了,Technician當天又休假,然後是房間 緊張,我本來是在圖書室的一角在用手提電腦試放錄像,也讓出圖書室,反正就看不到嘛。後來實在不想再麻煩校內同事,花時間又試放又要找地方看,就乾脆歸還 了手提電腦,回家去也。那一刻想的是,沒能看就隨緣了吧。正如少看一集電視連續劇不會死。倒是怪自己當初提要求時是執著了。要學到的總會學到,要知道的總 會知道,也不在一堂課。但現在說不看了,又會否像白費了助人者的一番功夫呢?(所以呢,求人不如求己,起碼不用在意對方的想法感受。)

幫助別人,也許有時會惹上麻煩,但那顆熱心卻是千金不換;對真正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件小事,對受助者來說都意義重大。

2008/12/08

得失

有得,自有失,這才平衡。

本來以地為床、以天為被,盡享無界限的空間,住進了洞穴,擋風遮雨,卻就把自己困住了。由前後左右地角天涯自由的走,到只能從定義的出入口受規限的進出。然後每一進步,都伴隨著計算以外的禍害。

回不去了。

2008/12/05

Kraftwerk - Live in Hong Kong

期待已久。聽到Kraftwerk到新加坡演出的消息,自知不會專程飛去看,一來自己並沒那麼狂熱,二來公務煩忙,這期間亦不能請假。後來經有心人穿針引 線,就請得Kraftwerk在到新加坡之餘順道訪港,促成他們在香港的第一次演出。既然有機會一睹德國電子音樂老祖宗的風采,完全沒有不去朝聖的理由。 於是就在門票開售首天,即上網預訂。

自問不是Kraftwerk的hardcore fan,但實在不能不屈服於他們音樂中那強大的感染力。回家時仍然沉浸在音符中,如夢似幻般思緒飄遊在九霄雲外,這應該就是natural high了吧?

演出場地在Asia World Expo,去程時覺得地點非常不方便。但演出一開始,感受到all standing的氣氛,只覺得再遠也值得趕去。觀眾大都比較斯文,人與人之間維持著一定的空間,並沒有出現人迫人的情況,是因為人不夠多吧?後來到了演 出中段,大家熱了身,才漸漸略擠向前,輕輕的隨音樂擺動身體。每首歌都有好多人舉起相機拍照,甚至有人拍錄像!只覺得當全然投入在演出之中,哪會有空去拍 照?把享受演出的momentum都打斷了。場內還竟然有人抽煙。也許邊抽煙邊聽音樂看演出對某些人來說會較好feel,但在場內人頭湧湧的環境下(雖然 的確不算擠擁,也不致人貼人)抽煙,就不怕危險,會燙傷其他人嗎?

聽(看)著Kraftwerk玩Showroom Dummies的時候,還真有點感觸。每天面目模糊地過著機械化的日子,表面風光好看,內裡卻空虛貧乏。生活,到底還是要自己過,可不是為了讓人看哪!

We are showroom dummies...

P.S. 打爛玻璃嗰下真係好正!

2008/12/02

四庫筆記小說叢書 - 山海經

在網上閒逛時讀到故宮授權重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只印二十套,每套一千五百冊售一百六十八萬元。二十二年前重印,售一百二十八萬元一套,迅即售罄。這麼一套 鉅著,要全套收藏所需空間不小,要讀完也得花上半輩子。要選的話,我想我最對經部的易類、子部的術數類、雜家類、小說家類和道家類有興趣。電子版相對較便 宜,但要買齊以上種種,亦要七千大元。算了吧,反正暫時未能花時間詳讀細研,而且有些書目已購有單行本。

九二年,還在唸初中。一天在荃灣的三聯書店偶遇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四庫筆記小說叢書--山海經及外二十六種》,計計以九十元買二十七部書,很花算嘛,又見 有山海經又有搜神記,毫不猶豫就買下。現在翻查,正是子部小說家類異聞之屬的其中二十七種。可惜之後再沒遇過收錄小說類和雜家類的另外幾冊。

2008/12/01

慾求

生命的本質無常,跟當下的概念不可分割。

無慾無求,並非凡人可輕易做到。當下有所求,與其勉強自己不應有所慾求,不如接納那一刻那個有慾求的自己。有即有無即無。得到,當享受當下的快樂滿足,但亦明白物事無常,即使之後失去,亦於願足爾;得不到,亦明白物事無常,無謂為不得的一刻歡愉而失望。

想得到,得到後又想長久。因為得到,又想得到更多。折騰人的不是慾求,卻是那顆不滿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