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0

幽媾 vs Not on the Lips

今天看了幽媾和Not on the Lips。

*************************

幽媾的故事背境在農村,童養媳和丈夫和好朋友自小青梅竹馬,三人感情好得長大後秘密結成三個人的婚姻。在這段關係中,三人相親相愛,和諧融洽。直到一天, 小丈夫失縱,童養媳和好朋友的關係被識破。為著籌錢出走,他們挖了閨女的墳,賣給村裡人作已亡未婚男丁的冥妻。他們出走到城市,重遇小丈夫,再次三人一起 過生活。童養媳卻總覺得閨女陰魂不散,要設法拆散三人。結局是三人終於還是失散了......

全片討論的是身不由己的課題:閨女死後還要給人挖墳,給賣作冥妻;童養媳小時就被賣到夫家;三人只能秘密地在一起,表面上名義上只有童養媳和小丈夫是夫妻。

還有是女人看貞節和寂寞:童養媳並不稀罕閨女的貞潔,閨女保住了貞潔,卻只有孤寂。但到最後,如果只知道從別人身上找愛,還是只剩自己一人,還是只有孤寂。

*************************

Not on the Lips是Alain Resnais的新片。看得很舒服的一齣戲,也拍出趣味,是齣愛情輕喜劇。演員演出有水準,音樂歌曲也輕快悅耳,不失為看完一大堆沉重灰暗得叫人喘不過氣 來的電影節電影後的一個調劑,所以被算作閉幕電影是錯不了的(當然導演的名氣也會是被算中的原因之一)。

*************************

2004/04/19

Sylvia

今晚看了Sylvia,有關詩人Sylvia Plath和詩人丈夫Ted Hughes的故事。記憶中曾讀過有關這詩人的故事,知道她最後開煤氣自殺身亡,留下孩子。不知怎的,一邊看,一邊心裡很不舒服,總有被觸動的地方,也忍不住留下淚來,雖然那時其他觀眾在笑。

詩人,總是敏感,不敏感,怎能捕捉放大感受寫出來?那種敏感,卻往往令自己和情人不好受,尤其在現實生活當中。詩人,還是比較適會活在夢中。

女人,在所愛的男人面前總容易屈服妥協。

*************************

作者,就是把自己的眼淚,全給寫出來的人,把眼淚交給別人,不再留在自己心上。有時眼淚帶苦,有時眼淚是酸,只有好少好少時候,眼淚帶著甜。

好的文字作品,在乎它多能觸動心靈,而不是也用了什麼修辭或寫作手法,又或是它在寫的東西有多偉大。

能夠感動你的,便是傑作,為你而寫的......

*************************

I just feel that I'm dying......

*************************

2004/04/18

Little Lili vs 追蹤眼前人

今天看了Little Lili和追蹤眼前人。

*************************

Little Lili,法國片。反叛年青小夥子憤世嫉俗,討厭商業電影,找女朋友拍了部抽象電影表達自己。女朋友認識了拍商業片的大導演(是少年母親的男友),為花花 世界心動,在大導演帶領下成為知名女星。幾年後,女星知道少年正籌備電影,拍自己家庭和成長的故事,女星極力爭取要演回往日的自己。最後,影片拍成,戲中 戲完滿結束,過去的已經過去,只能懷緬,就算是重拍,也終究是回不去了。

我們總愛回望過去,總愛在腦中重拍過往的片段,也許還加點刪改戲份,但無論如何編劇,如何更改結局,現實還是現實,已經不能回去重新選擇,戲還只是戲。

片中拍男女間感情衝突深刻觸動,刻劃角色細膩,是齣很能吸引住觀眾專注的電影。值得一看。

*************************

追蹤眼前人,港產片。本來以為會有些新角度新看法,但看完總不覺得這是2004年的戲,和早幾年甚至十年前的戲由題材故事到拍攝手法沒有兩樣......失望之作。描寫角色心情矛盾轉變也不深入。反而是那些懸疑部份還可一看。

*************************

為了得到一些東西,必須放棄另一些東西;

在Reconstruction,男主角為了吸引的情人,放棄女友事業朋友一切;
在不見,沒出現過的中年人一代,為生活事業,放棄家庭生活,包括關愛自己的父母孩子;
在香火,和尚為了籌錢修佛像,放棄一直嚴守的規條;
在Let the Wind Blow,男孩子為了創一番事業,放棄母親和家鄉,決心到Dubai掘金;
在Triple Agent,男主角為了事業生命,放棄相親相愛的妻子;
在Deep Breath,年青男女主角為了追逐自由過自己的生活,放棄學業前途家人;
在Berlin Blues,男主角最終決定改變,到未到過的遠方過過不同的生活,放棄本身在家鄉的事業和其他;
在Learning to Lie,男主角最終決定與女友長相廝守,放開以往戀情的包袱;
在雲的南方,主角為了婚姻孩子生活,放棄追求自己的夢;
在Little Lili,女主角為了追求多姿多采的人生,放棄小男友;男主角為了女友離開,嘗試放棄生命;最後男主角得到美滿家庭,放棄與明星舊女友再續前緣,也放開對舊戀情的執著。

為了得到一些東西,必須放棄另一些東西,雖然結局是喜是悲無人知曉,到知道時後悔也只餘無奈,時間一去不回頭。這個題材這個內容不斷在電影中重覆出現,只 因在人生中又何嘗不是?有時候,眼中只有想得到的東西,卻看不見那些會因而必須放棄的東西,看清的時候又回頭已是百年身。即使在下決定時看清所有會得到的 和會失去的又如何?徒然令決定更難下,令自己更猶豫,也一樣可以在日後無奈後悔慨嘆。

*************************

人生苦短,一時的決定真的那麼重要嗎?還是隨心而行,理它決定不決定,我走我的路,不去想太多太遠,及時行樂更快樂更繽紛豐盛?

也許還是看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決定足以翻天覆地,我們總以為別人沒有我們便活不下去,我們總以為世界沒有我們便會停頓。看清楚吧!別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原來自己只是那麼的渺少而已。

*************************

2004/04/17

雲的南方

今天看了雲的南方,由朱文導演。本來以為會有好多好美好美的雲南景色,但原來篇幅不多。故事說退休老人首次到雲南旅遊,背後原來還有故事......

老人二十歲時本來有機會到雲南工作,卻因為結婚生子結果一直呆在南方,生活越不如意不快樂,越把雲南想得好想得美。四十年後退休了,決定要到雲南一趟,了 這四十年來的心願,去看本來會去工作的工廠,去看雲南的女兒國,去看雲南的風光明媚。回首一生,就像夢一場,還是個惡夢呢!如果那時候,到了雲 南......

影片並沒有許多許多雲南美景,而且老人也因惹上公安未能真正去到他想找的人間樂土,也許就是在告訴我們:生命畢竟不能回頭,夢還只是夢而已!

如果,如果,如果,即使明知時間不能倒流,也免不了想這些如果,也免不了後悔,也免不了無奈,也免不了失落。

2004/04/16

Deep Breath vs Berlin Blues vs Learing to Lie

今天看了Deep Breath, Berlin Blues和Learing to Lie。

*************************

Deep Breath是伊朗電影,說的也是年輕人的反叛故事(題材相若Let the Wind Blow)。一開場便以死亡開玩笑,說發現一長髮屍體浸在海裡,長髮男主角就全身浸在水裡,無表情無動靜,後慢慢呼氣,才知是導演刻意製造的誤會。首尾呼 應,亦是以死亡結尾,另一男主角與女主角邊駕車邊嬉笑,險象橫生,在山坡前突然鏡頭一黑,然後是大群人聚集在山坡邊說是年輕的一男一女駕車失事衝下山坡, 然後鏡頭一轉,仍看見他們的車在向前開著。聽到有其他觀眾討論說認為結局是他們意外身亡,我倒仍覺得他們仍在生(看到他們的車嘛!)

說得難聽點是:咁多人死又唔見佢地死,無論如何,佢地有佢地0既諗法同生活方式,只要唔影響人,自己知道自己做緊乜,自己為自己負責,無必要睇唔過眼,懶道學硬要佢地點點點點。

*************************

Berlin Blues是德國電影,說的是男主角身邊人事都有出乎自己意料的變化,正如柏林圍牆倒下之前就像是不可能,男主角也決定自己也是時候要改變,滿懷希望。以 喜劇包裝,藝術味不濃,倒像是商業片多些,充滿Punch Lines,說句老實話,我還覺得不錯,之前看了太多太沉重的電影了,看得人也灰起來,這時候看這片看得好開心。男主角英俊不羈(我鐘意呢類樣),演技也 不錯,大隻佬好朋友Karl可愛討好,女主角初看略肥,但樣子和角色也算可愛。值得一看。

*************************

Learning to Lie也是德國電影,是愛情喜劇。中年男人回顧戀愛情慾史,最後再見初戀情人,看清現任女朋友正是真愛。其中最深刻的對白大致是男主角說:"Now I know the different between making love and fucking,......"一語道破值得情慾男女深思。值得一看。

一開場的配樂很熟悉,有點像Reconstruction開場的配樂,丹麥和德國,導演背境也不同,卻都算這種感覺的配樂作開場,開始明白,電影本身已經是一種共同語言。

*************************

看完兩部德國喜劇心情也好了很多,而且兩部都是Happy Ending,都充滿希望。

*************************

看Berlin Blues時,突然想起,原來自己的反叛是由於自己以往的一些決定,剝削自己享受青春,因此現在才會反叛起來,想追回青春的滋味。那一刻,好想哭。原來是自己剝削自己,自作孽,卻現在來後悔!

*************************

2004/04/15

Let the Wind Blow vs Triple Agent

今天看了Let the Wind Blow和Triple Agent。

*************************

Let the Wind Blow由Partho Sen Gupta導演,在印度孟買拍攝。還不錯吧,因為本身導演是美術指導出身,鏡頭運用自如,場景佈置也細緻。總括來說,電影拍得流暢真摯,還值得看看。事實 上,片中帶出青少年的迷失疑問,例如覺得恥於為金錢作奴隸每天營營役役工作,也同樣在世界每個角落每天發生著。

*************************

Triple Agent是Eric Rohmer最新作品,雖然伊力盧馬已是大師級人馬,這次還是第一次看他的電影。場景鋪排一絲不茍,鏡頭前處處見用心,是計算精密之作。

看完有種很sad的感覺。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在打什麼鬼主意,還是自己才是最信得過。間諜,反間諜,原來還有反反間諜。以為是最親密的人最終也不過是 被丟下,還得為他受罪。不單止是政治吧,男女角力,為名為利為權,也都是同一樣的故事吧。看完還有一種感覺是,真的不知道還能夠相信誰:也許女主角本身也 是間諜,在丈夫身上套情報,所謂為丈夫代罪原來不過是不為人知的應有此報?

*************************

好累!

誰也不能相信,還得步步為營,互相猜度,盤算出招。這就是現實嗎?

好怕!

簡簡單單,以真心真愛,順感受而行,只能落得淒涼寂寞被出賣的下場?

*************************

2004/04/14

中餐館:島國故事 vs 香火

今天看了中餐館:島國故事和香火。

*************************

中餐館:島國故事其實就像是尋找他鄉的故事,三個中國人在外地開中國餐館的故事,都是些好遠好遠的地方,有千里達,毛里裘斯和古巴,那裡都沒有多少中國 人,即使有中國血統,也都不是我們常見的中國人樣子了。其中第二個故事最感人,第三個故事最淒涼,在古巴,那所謂的中國餐館是在中國不會吃到的"中國 菜"......

身為中國人,看到中國人在外的故事總是容易感動吧。

*************************

香火,寧浩導演,說的是窮和尚找錢修佛像的故事。還可以吧,說不上是很喜歡覺得很好的電影,但這類拍古舊中國鄉村的故事往往容易得外國人歡心,也許會在外國很成功也不一定。

拍攝的手法是水平直線進行,就是跟著和尚找錢所遇到的事情,似乎卻因為缺乏了垂直的角度(就是說在同一時間也有好多事情在發生)而顯得平面而不立體,也似乎刻劃得不夠深度。

要說的就是為達到目的而在過程中要不擇手段,值得嗎?到底是達到目的重要,還是在過程中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規條重要?到最後,和尚不擇手段是修到了佛像,但發現政府要拆廟建公路,一切努力和不惜打破規條變成白費。

我想選和尚也是有個意思吧。和尚信佛,要破除固執,但堅持和尚便要有廟供奉佛像不也是種固執嗎?最後不擇手段是修到佛像又如何?政府要拆廟起公路,就在拆廟那一刻,也許就是頓悟的一刻,明白修廟修佛像也是固執,到頭還是幻相,只因佛就在心中。

*************************

2004/04/13

Reconstruction vs 不見

今天看了Reconstruction和不見,兩齣都好睇!

*************************

Reconstruction,丹麥片,由Christoffer Boe導演。記下這些資料是因為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也會想看看這導演的其他作品。電影本身很集中在主線上,沒有太多枝節。

開始和最後都是有人在把玩正燃燒的煙蒂,控制煙蒂在兩手中間半空中飄浮,結尾時兩手一拍,煙蒂不見了,只見是一片煙霧瀰漫,什麼都看不清了。

影片本身探討墮入愛情中的種種,把這些抽象難以形容的都影像化在電影中表現。看完了,免不了有種情是空愛是幻的慨嘆。導演的愛情觀也是悲觀的吧!

*************************

愛情原來都只是幻象,是自己營造的幻覺。

無論那是誰,都不過是同一樣,只是我們都沒察覺罷了。

到最後,還不只是夢一埸。誰也記不起誰,誰也得不著誰。在意的從來就只有自己。

原來,我已經不相信自己能找到真正的愛情。

既然不能擁有真正的愛情,那跟誰一起都沒有關係吧!只要找個肯為自己付出的,便算是對自己最好吧(起碼在理性上來說)。

*************************

不見,是李康生的第一部作品。片中不見的,是小孫兒,是老爺爺;去找的是祖母和孫子;現實中不見的卻是中間那一代爸爸媽媽。也很好看,就有種韻味,還有的 是人情味,台灣的人情味。到結尾,祖母和孫子找累了坐在公園裡的圍板內,老爺爺卻牽著小孫兒在圍板外慢步走過,也很有點無緣見面不相逢的感嘆(就是親人也 無緣見面不相逢,還能不感嘆嗎?但這不正是每天都在發生的嗎?親人之間,就是每天碰面,心卻是離得很遠很遠......) 

*************************

很不錯的一天,看了兩部喜歡的電影。尤其是Reconstruction,剛好在這時候看到,帶來好多對愛情的思考,雖然傷感無奈,也對愛情更悲觀了。那一刻,好想哭......

*************************

2004/04/12

Stan Brakhage vs Peter Kubelka

今天看了Stan Brakhage和Peter Kubelka導演的影片。

*************************

Stan Brakhage包括有Mothlight和Dog Star Man。現場請了Fred Camper講解。最簡單的說,就是看不懂。

Mothlight是只有幾分鐘的短片,是導演想像飛鵝飛的動態,再真的把飛鵝翼貼在底片上而成。

Dog Star Man分五部份,分別是Prelude,第一部至第四部。內容有關一個住在森林的人去爬山,砍樹,have sex等等,特別之處是第一部是一層底片,第二部有兩層底片,第三部有三層底片,第四部有四層底片,以表達人同一時間是多層次的在思考,同一時間會想到好 多不同的東西。我是從第三部才開始看懂一點點。

總括來說,是有關電影技巧吧,所以對我這樣的行外人來說,看不懂也不奇怪吧!

*************************

Peter Kubelka的節目的主題是隱喻電影,導演親身在現場講解每段影片。節目包括有四齣影片。即使有導演現場講解,也沒有看懂多少,比較有啟發的是最後的影 片,包括幾段獨立片段,都是演員重覆做同一個動作,然後都拍下來。我們不是每天都在做著一樣的事情嗎?也許是已經習慣了,也許並不自覺是在重覆,可是,那 的確好可怕,如果是有意識的要你一定得重覆做著同一樣的事,那即使本身是樂事也變成苦差了。

*************************

曾經有一刻發覺自己很厭倦每天重覆的生活和工作,
所以想盡辦法逃離(逃避?);
這一刻卻發覺自己開始厭倦生活(生存?)......

*************************

2004/04/01

盲點

今天我看到自己的盲點。

不是一點,不是兩點,原來有好幾點。盲點黑黑圓圓小小的,外面有一層明亮的橙色光包圍著。

明白了!盲點以外,便是創新思維,創意無限,天空海闊任我闖。

而今問題是:怎樣才能走出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