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1

Angel Cards

這晚問問Angel Cards給幾個字。先是跌出來的Abundance,揭牌順序是倒Balance、正Children和正Surrender & Release。很切合這陣子的情況。





本來以為年度大作以後能好好放鬆休息,不一會卻又來了新計劃。上星期才開始的新計劃原定目標於六月尾完成,今天高層決定將完成限期提前三個星期至下周五, 當然明白是公司的作風,已經習已為常。但這幾天忙碌的工作著實讓人身心都疲累,所以不是缺平衡才怪。至於其他幾張牌都是很好的提醒,尤其是 Abundance,事情總會自行處理掉,只要順勢而行就可,反正本來就是什麼都不缺的。

2012/05/29

食物無罪 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有營養/沒營養,這個含什麼營養素,多吃好,但轉頭又說含什麼不好的營養素,不能多吃--在這個營養主義主導的世代,似乎人類生存需要的不是食物,只是一 堆營養素。超市裡賣的食品種類繁多,細看材料標籤都是一大堆化學合成,那還算得上是真正的食物嗎?記得小時候還在說植物牛油比真的牛油好,因為植物脂肪比 動物脂肪好,動物脂肪會引致心臟疾病,現在又說植物牛油有反式脂肪不好了。

振興經濟,創造就業,多好--大量生產,研究代用化學添加劑降低成本,加入不同人工營養素就能包裝成健康食品--讓工人、營養科學家、生產商、零售商、甚 至醫生都有生意,多好。市民大眾也能以較低價錢買到營養豐富、方便、飽肚的食品,順道測試人工食品的副作用,雖然也許是以年月計以後發病的慢性中毒。

書中提到的幾個選食物要點就夠用了--曾祖母看不懂的東西不要吃、不會壞的東西不要吃、含有陌生/唸不出來/五種以上成分的不要吃,總括來說,吃真正的食物、不多吃、多吃素,一定比吃人工化學食品好。

食物無罪 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 written by Michael Pollan ~ 曾育慧 譯 ~ 平安文化 出版

2012/05/27

吃雪糕的慣性

吃雪糕,吃著吃著就是一品脫的整盒;吃薯片,吃著吃著又是五安士的整包。

同事說這也是一種態度--一旦開始了就要完成,有了完成的感覺才算結束。也許是吧,正如開始了看一齣電影,不好看也堅持看到尾;開始了讀一本書,不好看也寧願飛快翻閱完。

這陣子在試一個新的方法:不於餐後邊看電視劇邊吃雪糕,改在下米洗切好甘荀後就吃雪糕,待飯滾便把雪糕放回雪箱,在飯煲內放好甘荀便空手離開廚房,結果每次只會吃掉五分之一盒雪糕。變更舊有順序模式,也許就能改掉慣性。

2012/05/25

忽然幾句

不肯面對的簡單問題,問題就會變個樣子,複雜化了再回來。你以為處理好了,卻因為本來的問題還在,不一會又以另一個樣子再回來,直至你肯面對解決最原本的問題。

從前的人,人生多是先苦後甜,捱過了就能過好日子。現在的人,卻多是先甜後苦,年輕的時候有家人擔當,往往到中年再無可倚靠時才驚覺一事無成,連照顧自己的能力亦不足。從前也好,現在也好,都同時有先苦後甜和先甜後苦的人生,但結果都是差不多。

近幾年總是週末下雨,工作日則藍天白雲,也許天氣已早在不知不覺間被人工操縱著。

2012/05/21

八仔


八仔有時會抓住麻繩柱轉嚟轉去,咁就玩得一餐架啦。


又或者大字型攤喺地。

2012/05/17

親自過生活

總覺得找個鐘點幫傭未嘗不可,全職留宿傭人則不必。把一切家務交給家傭,像變戲法般,衣服穿過自然就會變乾淨,洗好燙好,家居自動就會一塵不染,餓了自然 就有做好的吃,沐浴露洗髮精廁紙用完自動會補充。然後人變懶了(當然嘴上說的是累呀忙呀),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退步了,恐怕有一天,連自己的家都覺得陌 生。

一個家如果家務多得做不完,也許是那個家太大但人太少。一個人如果忙碌得一年到晚都做不了家務,無論是工作壓力過勞還是吃喝玩樂過度,也許不久身心都要出問題。

到底是現代人先忘了生活,才覺有壓力,還是覺得有壓力,才漸忘了生活?有時候,做做家務,可以是工作後的緩衝時間,讓工作時工作,剩下的還是自己的時間。親自過生活,也是一種樂趣。

2012/05/11

一個可能的我

前陣子在想,如果當時有努力堅持,可能現在的我,是在樂團裡的低音大提琴手,平日在自己的琴行裡看鋪、練琴、教學生,過著跟現在很不一樣的生活。

太遲了吧,要是這一刻才再重新學習,想要走回那一條路。

讀著《未知的實相》,想起也許早在某個決定性的時刻,兩個我就已經分道揚鑣,各自走上不同的路。一直繼續有興趣玩樂器,也是從那個我而來的能量吧。當下會心微笑,釋懷了。現在不也過得好好的嗎,就別去跟另一個自己爭飯碗了。也許這一刻,那個可能的我也正在想起我吧。3

2012/05/07

回到現實修行

一直在尋找、嘗試在現實之外,讓自己修行進步得愈來愈好。總覺得離開了現實,才能有最大的自由度。

原來,早在進入物質世界的一刻,就已經作出了選擇--選擇了這個生命,選擇了這個現實。

所以還是要回到這個現實,退去華麗奪目的外相、擾亂視線的幻象,才能切實的修行。

2012/05/04

喚雨人

榮格說過,沒講過這個喚雨人的故事,就別開始講授有關積極想象的課:

中國某村落正鬧旱災。村民從國內最遠角落請來喚雨人--正如我們從不相信近在咫尺的先知,所以他必需從遠方而來。喚雨人甫到埗,便看到村落的慘況,牲口活 不了,農作物活不了,大大的影響著村民。民眾簇踴包圍著喚雨人,非常好奇到底喚雨人會怎樣帶來雨水。喚雨人說:「給我一間小屋,讓我獨自一人過幾天就 好。」喚雨人走入小屋內,留下好奇的村民在猜想,在等。一天過去,兩天過去,到了第三天,大雨傾盤而下,喚雨人也就走出屋外。村民問喚雨人到底做了什麼。 喚雨人答:「很簡單,我什麼都不做。」村民又問:「但現在確實下起雨來了,到底發生什麼事?」喚雨人又答:「我從有『道』的地方而來,那裡一切平衡,我們 有雨,也有陽光,無事無物是出軌的。我來到這裡,卻是一片混沌,生命的節奏都亂了,連帶我自己也混亂起來。這整體影響了我,讓我也即時變得不對勁。我能做 什麼呢?我只要求一間小屋獨處冥想,引領自己回正軌。然後,當我能收拾好自己,周圍的一切也會重回正軌。我們現在正在『道』裡,因此,因為這裡欠缺了雨, 雨就來了。」

Translated from "Jung on Active Imagination" edited by Joan Chodorow, publish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05/01

夢與意識投射 Seth, Dreams and Projections of Consciousness

常說夢經過偽裝,以逃過意識的審查,書中就提出現實亦是偽裝,成為符合這個物質世界的規條和顯意識能明白的樣子--現實物質世界,都是我們共同投射出來的。夢與物質世界同時存在於不同次元,有不同的語言和規則,所以顯現出來的形式並不相同。

除了夢與物質世界,亦同時有更多次元同時存在,比如某一刻聚焦著你某種能量而衍生的另一個你--如果你相信有inner child,這概念便不難明白。

本來近兩、三年都只是零碎的記下個別的夢,但這幾天,竟回到經常記夢的日子般,自動每天記起三、四個夢。讀著書,回憶起自己的夢,對照過去不明白的經驗, 有了新的或更深的認識,想通了好些已放下久未理會的疑問。此時此刻,讀到這本書,也許是個訊號:是時候重新回到夢的研究,繼續實驗了。

夢與意識投射 (Seth, Dreams and Projections of Consciousness) ~ Written by Jane Roberts ~ 王季慶 譯 ~ 賽斯文化 出版